最新消息

熱門消息

【手足倡議】從日常用語改變落實身心障礙友善

臺灣對身心障礙者的觀念從早期的「殘障」,伴隨著教育普及和福利發展,過渡到「保護」的觀點,近年來則跟隨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精神,強調「權利和保障」,這些法律上的演進引導了民間對身心障礙意識形態的進步。
然而,部分陳舊的市井文化仍習慣負向地使用「智障」、「低能」、「弱智」、「自閉」等詞彙,不論是當作諧趣的笑話、揶揄的口頭禪,或網路上的惡意留言,層出不窮。即便是高知識分子或身心障礙家庭的親朋好友,也可能無意間說出帶有貶低和歧視身心障礙者的字句。
「ㄟ~那很智障耶!」
「這麼簡單智障也會做!」
「愛搞自閉。」
「白癡嗎?這都不會。」
「不要跟你交朋友,不然會跟你哥哥一樣變白癡。」
「你姊姊是智障,你生的小孩會不會也有問題?」

文明從來不是自然出現的,是反覆淬鍊的人文積澱,身心障礙友善亦是如此。對於把障礙當作玩笑或口頭禪的人來說,有時候並無惡意,只是缺少自我覺察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聽多了看久了就習以為常,最後自己也這麼使用。若經過提醒,往往能夠警覺到自己在用詞遣字上的不妥,這是臺灣人的良善。身心障礙者成長的辛苦、父母的付出,以及家人和手足的支持,不應該被拿來當作低俗的笑話或口頭禪,惡意與否不是藉口,錯誤的習性應該掃去。《育成社福基金會》邀請心智障礙者的手足一同分享生命歷程中曾聽過讓自己感到受傷和不舒服的話語,用靜默舉牌的方式集合成短片,呼籲社會大眾:我們與善的距離其實只有一步,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從日常用語的改變落實身心障礙友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