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感謝佩儒前往本會鵬程啟能中心擔任志工,並將前些日子與老憨兒們及鵬程師生
的感動與觀察記錄下來………

 

鵬程中心裡愈來愈多憨兒老化,師生無可避免的需面對生命來來去去的離別,先行離去做天使的小志,曾經貼心的舉動,讓教保員也忍不住紅了眼眶。當想起了小志,口說能力較好的學員,頻頻詢問:「小志去哪裡了呢?」,無法表達的人,則會用手輕輕敲指牆上的照片,用疑惑的眼神詢問他的去處,但他們可能不太明白,小志已離開永遠不會再回來了。走筆到此,心頭同時有點酸酸的,但也為從未謀面的小志感到幸福,因為他愛的精神永在,才會讓人持續思念。

 

和教保員聊起社區適應這門課程,主要希望讓憨兒們能多被大眾理解,融入社會,但仍有無奈的經驗:「有次帶大家外出用餐,在之前餐廳預約的時候,已經向店家特別說明院生的狀況,但是我們到了現場剛坐定,店家即刻上前告知說,其他客人反應觀感不佳,故不接受點餐,我只能淺笑的表示明白,帶著大家離開。我們真的不怪人家,這就是孩子的狀態,無法要所有人勉強接受。」

 

每次的社區適應讓憨兒們有機會接觸人群、學習生活技能,學習過馬路,學習使用悠遊卡,學習用餐禮儀,每個人的目標都不一樣,更不簡單的是他們即便被異樣眼光看待,還是可以有著像孩子般純真笑容以禮對之,對長得不一樣的人,有著異樣的打量,這是普遍大眾因不理解而有的直覺反應.但多一點主動的接納與理解,對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被照顧者因為安全考量或是他人的歧視經驗,難得有機會出門走進人群,用他們全身的感知去豐富除了中心生活外的世界,雨點敲打樹葉的聲音、微風輕拂臉頰的觸感、大雨洗滌地面後清爽的氣味、公園裡小娃兒的大笑,那些我們曾經有過關於平凡的幸褔感,他們同樣需要有各種體驗去累積生活經驗。

 

下次在路上遇到這群天使時,別忘了主動上前和他們主動打打招呼,這是快樂訊息的傳遞;和教保員悄聲說辛苦了,這是給他們打氣的力量,他們身體力行用無私的愛去照顧無血緣關係的人,讓工作不只是工作,更是提醒著我們幸福不是一切,人生還有責任。

 

撰稿者:佩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