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凱琳、鄭琪芳、謝文華/台北報導〕

受政府推行電子發票及特獎獎金提高至一千萬元影響,民眾捐贈發票的張數明顯減少,衝擊到社福團體的募款收入,歲末嚴冬社福團體喊苦。

募捐發票原是創世基金會重要收入,今年減少四成影響很大。(記者王凱琳攝)

募捐發票原是創世基金會重要收入,今年減少四成影響很大。(記者王凱琳攝)

為增加基金會收入,創世基金會目前正試辦一元功德桶設置。(記者王凱琳攝)

為增加基金會收入,創世基金會目前正試辦一元功德桶設置。(記者王凱琳攝)

 

電子發票、千萬特獎影響意願

透過超商、餐廳全台募集發票兌獎的創世基金會統計,九十九年底推出電子發票,當年創世共收到一億零六十萬多張發票,到了一百年降到八千八百多萬張,之後逐年遞減,今年統計至十一月底,僅收到六千七百萬張發票,以每張發票平均中獎金額一元計算,每年約減少一千多萬收入,衝擊十分嚴重。

 

創世基金會副秘書長郭慧明分析,電子發票可歸入小額付款載具(如icash、悠遊卡),衝擊到實體發票,民眾若想捐出電子發票還需透過網站登錄、歸檔等程序才能捐出發票,以今年為例,創世募到的電子發票僅二十一萬張,佔整體募得發票千分之三,未來若全面推行電子發票,募集發票將更困難。此外,財政部將特獎獎金提高至一千萬元,也是民眾捐贈發票意願降低原因之一。

 

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總監曹儉也說,電子發票及獎金千萬未上路前,伊甸每年發票中獎收入約近一千萬,去年採條碼捐少一成多、僅收約八百多萬,今年採結帳時口述簡碼捐,再減少一成多,剩六百多萬。

 

育成基金會宣廣組組長陳怡如說,過去每月可收六千至八千張發票,電子發票及千萬獎金上路後就下滑三成,今年上半年每月僅收到五千張,不少捐款人委婉地說,等對完發票中獎後再捐出部分款項。

 

財部:電子發票捐贈比紙本方便

面對收入銳減,創世基金會除加強推廣「919」愛心碼,鼓勵民眾捐出電子發票,另外也在各級學校試辦「一元功德桶」提倡民眾每週捐出一塊錢,補足發票減少的窘境。伊甸則與博客來網路書店、PChome、GOHAPPY等購物網合作電子發票捐。

 

財政部表示,特獎一千萬元獎金仍會持續,社福團體只要以XCA憑證登入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http://www.einvoice.nat.gov.tw),設定專屬三至七位數的愛心碼,即可接受捐贈電子發票,這其實比捐贈紙本發票更方便。


資料來源: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4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