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成基金會宣廣組主任陳怡如表示,民眾不敢出門用餐,台北市忠孝庇護工場(育成蕃薯藤餐廳)業績慘跌五成,烘焙坊訂單也被取消。近期他們推出主廚便當,以外帶取代內用,另提供北市訂購20個便當以上的外送服務。
即使如此,庇護工場仍被迫縮短營業時間。陳怡如說,餐廳原本營業到晚上9點30分,如今取消晚餐服務,只營業到下午5點30分,過去一位員工每月工時最多可超過100小時,現只有80小時,靠著過去的經營基礎,撐過這波不景氣。
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在北市設有洗衣坊及機動工作清潔隊,公共事務部主任劉又綺無奈說,今年一、二月,全台5處庇護工場營業額僅3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短少近三分之一,今年募款壓力勢將更沉重。
劉又綺說,機動工作隊主要承接清潔業務,如公車、辦公室清潔,尚未受太大衝擊,但疫情減少民眾出門,衣服自己洗,洗衣坊業績就掉了20萬。
為讓身障者維持工作習慣,心路基金會轉搭防疫風潮,開發口罩布套市場,更推出「防疫隨身皂」,在手工皂裡加入艾草、茶樹抗菌成分,2個多月賣出近7000個,不無小補。

劉又綺說,藉由洗衣坊員工整燙衣物的巧手,將布料燙出摺線,交由裁縫師縫製口罩,再由洗衣坊員工整燙、包裝,轉換工作內容,讓員工不至於無班可上。
花蓮黎明機構以往每月至少新增10筆定期定額捐款單,善心人士透過傳真機傳真信用卡授權申請書,受疫情衝擊,「傳真機很久沒響了」,今年1到3月捐款比往年同期少3成,約200萬元。
更糟糕的是,庇護工場因大型活動、會議紛紛停辦,便當、餐盒等銷量大跌4成,只能加緊腳步研發新產品,如印加果饅頭、餅乾等,力推宅配。不過,原本員工會出外行腳販售,如今許多學校機構不讓他們進入工作場域銷售,只能試著與校園福利社接洽,盼能上架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