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全臺灣有近十萬名發展遲緩兒,但截至106年9月底止,台灣各縣市0-6歲的發展遲緩兒童個案被發現人數比例,平均僅有2.69%,未達合理的預估值5.9%,極有可能是家長忽略讓發育遲緩兒就醫,也就是說現今仍有家長發現孩子有發展異狀時,因擔心孩子被貼上發展遲緩的標籤,或是有大雞慢啼,長大就會正常的錯誤心態,常忽略孩子發育遲緩;但0到6歲兒童是腦部發展的重要階段,尤其3歲前更是腦細胞連結增長最迅速時期,一旦錯失3歲前的黃金療育時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為了幫助慢飛天使掌握0歲到6歲的「黃金早療期」,促進其發展,提升潛在能力,減輕甚至消除遲緩的現象,並協助其家庭減緩經濟與教養負擔,由心智障礙兒家長組成的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育成基金會),深感推動早期療育的重要,積極投入早療服務二十多年,對於發展遲緩的幼兒及家長提供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等整合性服務。
今年育成基金會特別在4月28日上午於台北市大同運動中心舉行親子趣味運動會,由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及台灣彩券贊助協辦,育成基金會承接台北市社會局委託辦理之城中、永明中心及士林北投區早期療育資源中心,新北市三重、蘆洲地區的早療服務據點-新北市幼兒潛能開發服務站邀請五十個家庭,兩百多人透過親子手足的互動及各項趣味體能活動,展現遲緩兒學習成果,並一同享受運動的健康與樂趣!台北市議員及大同區長林聰明等貴賓特別蒞臨會場,除了肯定育成基金會在早期療育上所做的努力,並鼓勵遲緩兒的爸爸媽媽繼續加油,陪伴寶貝勇敢學習飛翔!
2歲10個月大的奕婷,因早產8週不幸傷到運動神經以致造成腦性痲痺,剛到育成基金會永明發展中心時,哭了近2個月,一直喊爸爸、阿公、阿嬤,經常止不住大哭。好在目前奕婷已能適應中心團體生活,坐在擺位椅上的她,大大的眼睛很愛笑,喜歡觀察教室每個孩子的活動,會以口語尋求老師協助,凡事喜歡自己動手,吃飯、刷牙、喝水時,會主動伸出手來自己拿取餐具、牙刷和水壺,最喜歡和好朋友手牽手唱歌。今天為了參加競賽,全家總動員,爸爸全程抱著奕婷一起奔跑玩遊戲,大家開心極了!
晨恩3歲7個月,自閉症中度,去年9月剛進育成基金會永明發展中心,經常哭鬧一整天,偶會還出現反胃嘔吐狀況。晨恩甚至因焦慮或想引人注意而有用力擤出鼻涕的習慣,半年來經過老師擬定策略及家長的配合下,晨恩進步很多,早上到校會主動送媽媽到大門口揮手再見,平時則喜歡跟在主責老師身邊,還會主動拿抹布擦桌面水漬、丟垃圾,自己拿水壺使用吸管喝水,活動力十足,常常開心地到處移動跑跳下一秒躺下即刻入睡,終於讓媽媽較為放心了!
在這場充滿溫馨趣味的活動中,近百名大小遲緩兒擔任小小運動員進場,模樣超級可愛,透過老師的帶領及志工協助下,五十對親子組合勇闖各個關卡,趣味十足的遊戲強調手眼協調、平衡及訓練肌耐力、柔軟度等,刺激參賽者體能、專注力及人際互動技能等,大小朋友都玩得十分盡興!育成基金會董事長劉貞鳳女士強調,育成主辦這場活動要遲緩兒不因障礙及畏懼異樣眼光而受限,今天盡情和家人一起享受親子互動樂趣,快樂運動。劉董事長同時強調發育遲緩兒童若能即早發現,就能即早治療,3歲以前的治療效果更是成人以後的10倍。育成基金會希望藉由本次活動的舉辦,能讓社會大眾看見遲緩兒的努力與進步!也呼籲家長提高警覺,盡早讓遲緩兒接受療育!
育成基金會的早療服務需要社會大眾持續提供資源上的協助,使我們能幫助更多遲緩兒家庭走過艱辛的療育長路!期待社會大眾接納及協助這群慢飛天使,更祝福每位正在奮鬥不懈的寶貝及勇敢的爸爸媽媽們迎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