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團隊/李振鴻 主任

很多人在面臨人生階段改變時,難免些許惶惶不安。家有障礙兒的家庭更是因為中重度心智障礙者在離開教育體系後,多需要持續接受照顧。忙於為生活打拼的家長,急著為孩子尋找可以提供照顧服務的地方四處奔波,特別是對於受限於生心理因素,或敏感於作息或環境改變而容易有情緒反應者,更是辛勞。

對於具有嚴重情緒行為的心智障礙者,照顧者或服務者容易感受到較高的壓力,需要運用合一的個別化對應策略與環境規劃來穩定其狀態。所以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自109年4月起,接受桃園市政府自補助,辦理「身心障礙者嚴重情緒行為正向支持整合模式試辦計畫」。藉由跨專業團隊模式,了解服務對象之特性,結合桃園市在地專業資源,從「服務對象」、「家庭照顧者」及「社會資源系統」三面向提供整合性服務,為嚴重情緒行為之身心障礙者提供個別化、整合性支持/輔導服務,並同時辦理相關知能的講座。

瀚瀚(匿名)在日間作業的過程中,時常會因為一些情緒行為造成作業上的困難,例如:平常會前後搖晃身體至無法完成手上的作業活動、發出低吼或是碰觸他人肩膀或頭部,引發其他服務對象的情緒行為議題。當無法解讀背後的行為原因時,就容易引發後續的情緒行為,如何理解需求與透過正向行為的改變,穩定服務對象的情緒便顯得更為重要。

行為輔導員透過增加走動的作業頻率、站立代工的模式,增強瀚瀚本體覺的刺激,進而減少瀚瀚自我刺激的頻率,透過以握手代替碰觸他人的模式,從情境中協助瀚瀚建構正向的互動模式,進而降低瀚瀚本身與他人情緒行為的發生頻率。同時藉由一些輔具策略,例如:觸覺刷、改裝的工作檯,透過輔具的協助,使這樣的策略能夠更貼近服務對象的內在需求,進而達到全人性的服務。

照顧的路漫長,路上難免磕絆,家庭牽手孩子向前走時,別忘了,總有資源適時支持著,讓正向支持行為的策略能夠在你我身邊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