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勞工局身障就業輔導科科長盧志銘表示,社會上一般有「基金會、協會」兩種團體形式在協助弱勢團體。
較為人知的就是基金會,例如「喜憨兒基金會、育成基金會、愛盲基金會、心路基金會、唐氏症基金會」等,無論是哪一個基金會,旗下都有所謂的中央工廠透過網路,以及實體販售,除了讓弱勢族群有收入,也是學習工作的一種方式。而路上常見的兜售餅乾,通常是屬於協會較多,雖然與基金會的運作方式不太一樣,但同樣是一種工作學習與收入補助,近期確實也有受到疫情影響不少。

育成基金會慈育庇護工場場長王河順表示,不少基金會、協會確實都受到疫情重創,以育成來說,過去主要收入就是依靠餐盒製作,客源多是公家機關、學校,以前都是一次100~200盒,過去平均每月約50萬營收,但5月~7月,幾乎歸0。中秋節禮盒買氣也受到嚴重影響,所幸在各地方政府推廣下,已經回到過去水準。但讓他最擔憂的,還是中秋節過後。王河順說,育成庇護工場員工約40餘人,每月需100萬以上營收才能收支平衡,而餐盒占約5成營業額,其他就是一些禮盒、餅乾。
王河順指出,一個餐盒80元,要賣很多才能達到100萬,但5月中旬至今已經少了200萬~300萬,甚至幾乎歸零,下半年仍需要持續防疫,恐怕很難彌補前幾個月的損失,各大基金會想必都遇到相同問題。

>>完整新聞連結